如何推动企业步入云原生快行道?KubeSphere企业版3.3给出答案
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利用技术提高向市场交付产品、服务和价值的效率,此时能够承载企业核心应用开发运营的基础架构就显得至关重要。
当下,随着容器、DevOps、微服务、Serverless等云原生技术的逐步应用,云原生架构已经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并推动研发、运维、业务模式的变革,让企业技术团队、管理团队、销售团队等围绕业绩增长,达成共识,实现高效协作。
在此背景下,青云科技重磅推出了KubeSphere企业版3.3版本。那么作为一个重大的版本升级,它带来了哪些提升呢?这次比特网有机会采访到青云科技KubeSphere云原生产品负责人于爽,以及青云科技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经理张文浩,与他们聊了聊KubeSphere企业版3.3版本的升级之处以及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何为KubeSphere企业版?
过去几年,青云科技在云原生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积累,包括从2018年推出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其中,全开源的KubeSphere已经成为全球受欢迎程度第二的开源容器平台,社区用户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GitHub上Star数超过11400个,下载量近百万。这也是唯一一个由中国公司发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开源容器平台。
而企业版本则围绕着企业客户的诉求,衍生出大量上层的商业功能,包括跨数据中心的同城灾备、异地同城应用级别双活、平台级别灾备、应用级别灾备、微服务框架、业务转型等,帮助企业客户落地云原生。
随着KubeSphere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环境中,也围绕着企业客户的需求向上延伸、向下延展,解决企业的云原生转型问题。其中,KubeSphere发现,客户不单纯需要一个K8s云原生容器平台,也会围绕着业务对KubeSphere提出更高的要求。
于爽表示:“企业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业务、绩效或者实际应用成果上。KubeSphere服务企业客户将近5年时间,已经从单纯的容器平台向赋能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化运营平台转型。围绕大型企业客户,此次KubeSphere企业版3.3迭代了很多优秀的功能。”
KubeSphere企业版3.3升级之处在哪里?
IDC预测,2025年中国500强的公司有50%将成为软件生产商,90%的应用程度为云原生应用程序。这个数据意味着,云原生已经进入到新阶段,从2013年被提出,到2014年K8s开源,从接受概念,到逐渐在实验环境应用,到在测试环境应用,到后来小规模尝试生产,再到现在在生产环境下大规模应用。这就形成了云原生应用的普及化。
张文浩表示:“我们接触了一些大公司,其中一些公司的集群数量达到几百个,人员管理结构比较复杂,他们对基础设施的转型要求要达到一定的规范,这些规范化,经过我们不断地调研,总结出两个关键词:一是要结果,二是要优化。”
围绕这两个关键词,KubeSphere企业版3.3强化了数字化运营能力,来满足或者解决客户的这两个痛点。
针对于企业“要结果”的痛点,KubeSphere 企业版3.3增加了全新的可观测中心,可观测中心解决的问题是化零为整,把分散在各个集群的数据、零碎的数据汇总同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自定义的范围配置指定汇总数据范围,解决数据分散问题,让客户不用再通过手动统计数据。KubeSphere企业版3.3还可以通过监控给客户有效的建议,从而达到“矩阵式监控”的效果。
KubeSphere企业版3.3可观测中心
而在开发侧,KubeSphere企业版3.3推出了双引擎,针对一些还不太适应云原生转型的客户,提供了一些新的、额外的方案以供选择。
第一,KubeSphere企业版3.3在微服务方面提供双引擎,新增了Spring Cloud,主要针对习惯使用Java的客户。以前的版本提供内置Istio,Istio是以云原生的方式作微服务治理。
第二,在CI/CD持续部署方面拥抱GitOps。GitOps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很多大企业客户都在使用。在这个版本,通过集成GitOps工具,不单纯做UI,更多是融合了KubeSphere本身的多租户、权限、统一多租户打通等相关方面能力,进行了高度的统一化处理。
除了在运维和开发层面的加强,KubeSphere企业版3.3在产品上不断深入打磨,优化了一些功能体验。
第一,在通知层面新增“飞书”作为通知接收渠道。
第二,支持每个租户配置默认镜像仓库。
第三,在存储方面新增“PVC自动扩容”功能,这样存储资源可以设置额度,达到这个额度之后会自动扩容,不需要运维人员手动点。
如何助力企业步入云原生快车道?
我们了解到,基于KubeSphere企业版,青云科技与很多企业达成合作,比如与中金国际联手打造中金苍穹容器平台。其架构底层采用了青云自研的企业云平台和企业级分布式存储平台,上层使用了KubeSphere企业版,利用了青云的多种优势解决方案,同时还构建了灾备解决方案,提供了应用商店等服务。
在业务层面,青云科技帮助中金国际实现第一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在整个技术实施层面提供了一站式敏捷基础设施,这也意味着在中金国际底层的计算资源统一化层面,实现了云原生基础设施一致化。
某大型国有银行有很多营业网点和无人值守的营业网点,有柜台、ATM机、摄像头等多种设备,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该银行希望利用这些数据来挖掘新的价值。
于是基于KubeSphere企业版以及KubeEdge的云边协同的能力做了创新。比如一位残疾人推着轮椅进入银行后,摄像头捕捉到的影像能提示工作人员上前帮助残疾人进入营业网点里。类似的创新空间还有很多,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于爽表示:“KubeSphere经历了将近4年多的迭代,已经积累了大量客户,帮助客户实现云原生落地。我们真正希望,能够陪伴企业走好云原生的每一步。”
写在最后
对于KubeSphere版本未来的发展,青云科技也在着手升级。据介绍,在几个月后,青云科技还将推出基于KubeSphere LuBan架构的KubeSphere 企业版4.0版本,以LuBan作为最重要的内核,实现平台高度模块化。4.0版本还将打造一个插件中心,通过丰富的商业组件生态,为客户提供满足各种功能和场景需求的企业级插件。
于爽表示:“鲁班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里代表了发明创造、智慧结晶的含义,我们希望KubeSphere企业版4.0也能像鲁班那么强大,惠及所有的社区客户和企业客户,这是我们对4.0最大的期望和愿景。”
众所周知,在云原生时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如何用云,而是如何把云用得更好。在此背景下,青云科技选择“All in云原生”。过去几年,青云科技在云原生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积累,利用云原生降低企业客户应用开发、运维的门槛,敏捷构建和管理应用,驱动业务创新,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赋能企业数字化进程加速。



-
微博认证登录
-
QQ账号登录
-
微信账号登录

企业俱乐部
Copyright (C) 1997-2020 Chinaby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