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又省钱 青云QKE托管版助企业云原生转型
云原生时代,以容器和Kubernetes作为新一代的底座,让DevOps、微服务等有了更好的发挥。业务应用的微服务化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在很多云厂商也提供了不少产品和服务,助力用户进行云原生转型。
但在推进云原生转型路上,企业依然面临诸多困惑,例如,缺少运维人员或运维团队,想要专注于业务的开发,又不得不兼顾Kubernetes集群的日常运维等。
在此背景下,青云QingCloud不仅推出容器引擎QKE,还针对缺少专业运维人员的团队,推出了QKE托管版,由平台管理集群的Master节点,保证集群的正常稳定运行,用户只需专注在业务开发,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维护集群。
这一次,比特网有机会与青云高级产品经理杨莹聊一聊青云QKE的发展,以及在云原生环境下,青云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创新。
青云QKE是什么?
几年前,云计算就有了很高的热度,从KVM发展到容器,业务架构从单体式演变到微服务化,各行业都在忙着上云和业务迁移。
杨莹表示:“云原生时代,容器、Kubernetes、DevOps、微服务等一系列技术和理念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使底层资源的利用率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为了助力企业更好地进行云原生转型,青云从2016年就开始了对容器的研发,至今已经推出了不少云原生产品。其中最为核心的三款产品分别为KubeSphere开源容器平台、QKCP企业级容器平台以及QKE容器引擎。
此前,青云曾把虚拟机比作速溶咖啡,把容器比作为胶囊咖啡。现在,在青云看来,QKE可以视为全自动咖啡机,它们的使命都是给用户提供一杯咖啡,但是QKE是一款更省心、也更省钱的咖啡机,用户不需要关心机器是怎么运作的,也不需要担心零件损坏之后的维修问题,只需要关注几个按键和最后的成品即可。
具体来看,QKE不仅可以对接、集成青云各类产品和服务,还可对接第三方服务,为用户提供更成熟、更全面的支持,如对KubeSphere的集成,可以更方便地管理K8s集群,并简化了KubeSphere的安装;对云平台自动伸缩服务的对接,可为用户提供节点级别的自动增减;还有Prometheus的对接,能让用户已有的服务不用再做迁移,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工作。
同时,QKE为用户提供自由的、不受绑定的云原生服务,对于已有自用的关联产品(如ELK、Prometheus等),可直接和QKE对接使用,避免数据迁移工作,同时节省成本。
要问QKE是什么?QKE就是基于QingCloud云平台为用户提供云原生业务底座的容器服务。
为了给不同规模、有不同团队分工的用户更好地提供容器服务,QKE提供了三种形态的集群:
最先提供的是自管版的集群,由用户全权管理整个Kubernetes集群,包括Master和Worker节点,这要求使用者有专业的Kubernetes运维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集群的稳定运行。
其次,便是青云此次全新推出的托管版集群,Master节点由QKE管理,创建集群仅需支付Worker节点的费用,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也解放了用户的运维工作,这对集群规模较小、处于云原生转型前期阶段的用户相对友好。
接下来青云还会提供Serverless版本的集群,完全屏蔽底层,可做到集群免运维,资源按需使用,有批量计算和突发业务的用户可以关注一下这个形态。
QKE托管版适合哪些企业?
杨莹介绍道,一直以来,青云都在关注市场用户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做了不少用户访谈,发现托管版的集群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也符合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很多用户处于云原生转型初期,或者受限于团队规模,缺少专业的运维人员或运维团队,在使用Kubernetes